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宗教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見素抱樸,絕學無憂」

2022-03-21宗教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要面對很多事情,俗稱的七情六欲讓我們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和訴求,這些欲望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邪惡的,所以會出現一些追求靈魂自由和精神解脫的想法。比如一些人去修行,希望獲得超脫,一些人釋放自我,回歸到最真實的自己。老子在【道德經】中就已經提出了他對於這些事情的觀點,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老子是如何考慮針對心中欲望的觀點。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見素抱樸,絕學無憂」

老子的【道德經】中原文: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絕學無憂。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見素抱樸,絕學無憂」

杜絕智慧,拋卻巧辯,人民得到百倍的好處。杜絕仁慈,拋棄道義,人民才能恢復到子孝親慈的天性。杜絕機巧,拋棄私利,盜賊也就沒有了。以上智辯、仁義、巧利三者並不是容易分辨清楚的,作為治理社會病態的法則是不夠的。所以,要使人民的思想認識有所歸屬。保持純潔樸實的本性,減少私欲雜念,拋棄聖智禮法的符文,才能免於憂患。

老子在這裏主要提倡人們不要運用聰明才智去才藝,傷害他人。有道德的聖人,應該做到質樸淳厚,少私寡欲。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見素抱樸,絕學無憂」

陶淵明是東晉後期的大詩人、文學家。當時,他身處東晉末期,朝政日益腐敗,官場黑暗,陶淵明生性淡泊,關心百姓疾苦。但陶淵明看到那些官員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心裏十分厭惡,便請求出去做個地方官,上司就把他派到彭澤(今江西彭澤縣)當縣令。有一天,郡裏派了一名督郵到彭澤縣視察。這個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平時倚仗太守的寵信,在鄉裏作威作福。他一到彭澤縣的官驛,就趾高氣揚地讓陶淵明去拜見他。縣裏的小吏聽到這個訊息,連忙向陶淵明報告。當時,陶淵明正在他的內室裏撚著胡子吟詩,聽說督郵來了,十分掃興,勉強放下詩卷,準備跟小吏一起去見督郵。小吏一看他身上穿的還是便服,吃驚地說:「大人,督郵來了,您應該換上官服,束上帶子去拜見才好,怎麽能穿著便服去呢?你這樣有失體統,他會在郡太守面前說你的壞話的。」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向來看不慣這種倚官仗勢的人,一聽小吏說還要穿起官服對這個督郵行拜見禮,就更受不了。他長嘆一口氣,高聲說道:「我寧可餓死,也不願為了這五鬥米的官俸,去向那種勢利小人鞠躬作揖。」說完,他索性把身上的印綬解下來封好,並且寫了一封辭職信,一並交給了小吏,離開了只當了83天縣令的彭澤,辭官歸田了。就這樣,陶淵明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見素抱樸,絕學無憂」

老子在這裏的觀點有點像把民眾推向更原始的方向,由於老子生活的時代,戰亂四起,諸侯紛爭,老子希望不要由於智者和利益的原因挑起戰爭,並且反對在人們交往中的奸詐巧智,假仁假義,希望人們能脫離權力欲望的誘惑,做到心靈上的自由。

我們現在的工作生活也是如此,大多數人在奔波在名利之上,為了錢和利益不斷地去拼搶,忘記了真正生活的初衷,在這裏也是希望借助老子的這個觀點,希望你們都能深刻的去體會一下,去悟一下真正的少私寡欲,讓自己能得到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