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佛陀的教導特別清晰,它沒有任何的雜染、錯見、多余,只是傳達出「具備了聖正定,完成了八支聖道的心觀察到的一切行法的實質」。
——佛陀說,以解脫者的眼睛看到的世間,就只是壞滅的諸行。
更進一步地,當我以心轉向任何的目標時,都只是看到那個生起、壞滅。這些目標就是四念處當中所說的身、受、心、法這四大類。
所以,當你努力培育心的正念,開始警覺地對這四大類目標做觀察、隨觀時,你的心會慢慢變得清晰,由於正念的增長、住立,變得越來越敏銳
——並且,由於覺支的增長,心越來越傾向於涅槃,發展出心由於傾向於涅槃而生出的定力。
這是佛陀沒有在大念處經當中明確談到,但貫穿在大念處經當中的部份:八支聖道當中由於正念的提升而趨於達成的聖正定。
為什麽心能夠如同佛陀所說的,開始能觀察到入息在發生而不是標記這個是入息、緊接著再轉向下一個特相,如風界的作用,再轉向下一個特相,如身體的起伏……
這就是心具備了傾向於解脫的定力。由於那種定力,你能夠清晰地、不動搖地只是知道有什麽在發生。由於那種連續的定力,心好像在寂靜、平靜或者具備更多覺支的狀態當中保持著對於入息、出息或者苦受、樂受的覺支。
當心具備了離生喜樂等四種聖正定的定力時,它會開始傾向於不動搖,對於發生的、心轉向於的、接觸到的,只是保持清晰的覺知。那個覺知就不再會勾起更多的意識,不會再如往常那樣,接觸到一個影像,進而轉起一連串的關於那個影像的尋、伺等等。
當你很多很多地去安住於這個定力,熟悉這種定力,你會開始將這種定力作為心的校正、基準,你會開始享受這種心的平靜、寂靜、清晰。
而最開始這種定力生出時,很可能就是你覺悟之時。
對於初果聖者來說,這種定力可能並不強烈,他只是發現心在接觸到法,想到過去認為重要、實在、「是我的」的東西時,不再像過去那樣被牢固地困在那裏。那個過去以為重要、實在、是我的的,原來是種令心痛苦的負荷,那個好像從過去的牢固變得與心「剝離」。
這就是聖正定的作用,有聖正定的心會發現苦聖諦。
然後,那個苦是由於什麽呢?原來不是別人如何對待我,別人有什麽善法、不善法,問題只在於自己心的喜愛、嗔怒、對那個目標的錯見和執取。
這就是這位聖者發現了苦集聖諦。
有了這個程度的智慧,這位覺悟的聖者會開始不再傾向於依賴或怨恨外在的東西,他會變得公正、擔當、謹慎、正直。那種發作、怨憤的傾向可能還會出現,但由於他已經具備了苦和苦集聖諦的智慧,他會至少變得心中有一份清醒——那個實際上是怨不得別人,怨不得發生的一切的。我應當做努力。我應當克服自己愚癡的心。
這樣,這位走向解脫的智者發現了苦滅聖諦。
然後,由於發現自己在承受著不如理作意帶來的痛苦,他開始思維那個只是發生、滅去,不應當對那個有不舍、貪求、期待、不快樂、不滿意。但,如何徹底克服那種不好的傾向、那種不快的生起呢?
他開始提起自己的精進,正念地思維法,謹慎地撿擇心的喜歡、傾向,努力克制自己對於輪回、異性、財富、欲樂的貪求,努力地令正念貫穿於生活的時時刻刻,在行為、說話和作意上都保持警醒……
然後,他會開始發現心極強地傾向於對苦、對過去的愛和不快的舍離,他開始因為離開了紛繁的工作、不會有盡頭的事情、心對外在的努力而感到清凈、安寧、心能平息的快樂。
在那種清凈的、沒有任何過失的快樂當中,他生起了離欲、離諸不善法而生的喜、樂,再一次進入到離生喜樂的聖正定當中;
他的定力不斷加深,尋、伺得到了平息,只是由身心感受著定力帶來的喜和樂,他進入到了定生喜樂的聖正定第二禪當中;
在定所生的喜和樂的浸泡當中,他的心進一步地趨於平息、安定,他感到那種浮泛的東西得到了平息,心只是由於定力而安樂地住立,他進入到了離喜住於舍,這聖者所說的具念、樂者的第三禪當中;
當然,在這個過程裏,他也可能隨時將心轉向於漏盡智,而直接獲得了解脫,或者尚且有余,證得了第三果,成為不再返回這欲界的三果聖者。
最後,當他的心清凈、明凈、傾向於住立不動時,舍覺支會變得強烈,這時最高的聖正定,舍念遍凈的第四禪將來臨,他的心就變得徹底地住立不動,變得完全地清凈、清晰。
此時,如果他的心除了涅槃以外還有任何的執取,那個畫面都會清晰地被看見,他可以透過舍斷那個,觀察那個的無常、苦、無我來令心舍斷它而投入到涅槃當中。或者,就如同佛陀所說的,將心轉向於宿主隨念智、有情死生智和最後的漏盡智。
這就是他所到達的解脫,從此,他會清楚地知道,這是最後一生,不會再出生了。
當然,這也是佛陀在大念處經末尾的法隨觀四聖諦部份末尾的八支聖道中講到的,離生喜樂等四種正定。
更多的,在將心轉向漏盡智之後,他還可以關照心中出現的畫面,那裏如明鏡的水池,一切都透徹、清晰。
至此,已經做了一位禪修者從修習四念處到獲得了一些聖正定的定力開始能夠正確觀察自己身心現象的生滅,再到他透過自己的實踐、思維了知了四聖諦,最終他透過自己生起出離而得到的喜、樂、定力而走向最終的解脫的全過程。
更詳細的教導可以參考大念處經、大馬城經也說明了佛陀的教導實際上就是透過有這樣定力的心來告訴大家,怎樣能把身心現象觀察清晰,並且透過八支聖道最終達到同樣的定力、同樣的智慧、同樣的解脫。
佛陀的教導是清晰的、沒有染汙的、沒有任何的多余。如果你也期待唯獨的清凈,你應當這樣聞法、這樣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