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虧損收窄,第一大收入源變了:「運動科技第一股」Keep找到盈利突破口

2024-04-03股票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曉 北京報道

去年7月在港股上市的「運動科技第一股」Keep交出了自己的上市首年成績單。

3月28日,Keep釋出的財報顯示,2023年其總營收為21.38億元,同比下跌3.3%,但9.61億元的毛利,同比增長6.8%,45%的毛利率也提升了4.3個百分點。截至2023年12月末,其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6億元。

Keep上線於傳統健身行業開始向互聯網轉型的2015年,在健身這個垂直賽道歷時九年,它眼下的最大課題是,如何讓使用者在抖音快手小紅書等眾多選擇中,找到自家App的獨特價值。

虧損同比收窄

財報顯示,Keep營收來源主要分為三大板塊:自有品牌運動產品(消費品)、線上會員及付費內容(線上業務)與廣告及其他,但它的收入結構在去年發生變化。

其中,線上會員及付費內容去年成為Keep第一大收入來源,9.96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1.4%,在總收入中的占比提升六個百分點至46.58%。Keep表示,這主要由於虛擬體育賽事(即獎牌業務)所產生的收入增加。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Keep獎牌業務深受年輕人喜愛,去年每名虛擬體育賽事付費使用者平均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每名月活躍使用者的月平均收入同比增長17.6%。

此外,Keep原第一大收入來源——自有品牌運動產品,去年以44.24%的收入占比排名第二,其9.46億元的營收同比下降超10%,去年Keep的廣告及其他收入為1.96億元,同比增長9%。

在利潤方面,去年線上會員及付費內容業務的毛利由2022年的4.85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6.26億元,同比增長29%,占到Keep總毛利的65%。

這一業務的增長,也使Keep去年的盈利情況有所改善。財報顯示,Keep 2023年經調整後凈虧損為2.95億元,同比收窄近56%,經調整凈虧損率從30.2%收窄至13.8%,而它這一指標在去年下半年還進一步收窄至6.3%。

事實上,截至2023年Keep毛利已連續三年增長,從2020年的4.99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6.77億元,後進一步增長至2022年的9億元,並在2023年漲至9.62億元。

方正證券研報還顯示,目前Keep正積極進行費用控制,打磨自身的盈利模式,隨著未來的收入增長,在一定階段調整後有望實作盈利,判斷Keep的盈利彈性會在經濟復蘇期釋放,並預測公司將在2025年實作盈利。

靠專業突圍

在解決盈利問題的同時,對Keep這個身處運動科技賽道的老將來說,如何讓使用者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抖音、快手、小紅書等短視訊平台的包圍中找到自家App的獨特價值,是一個迫切課題。

財報顯示,2023年Keep的平均月活躍使用者和平均月度訂閱會員數分別為2980萬和320萬,同比有所下降。財報對此解釋稱,這源於2022年的高基數效應以及去年疫情後線下休閑和旅遊活動增加導致健身活動暫時減少。而Keep方面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將持續投入於打造優質線上健身內容和APP功能,以提升使用者參與度。

3月27日,Keep對外釋出了升級的App8.0版本。Keep 聯合創始人彭唯當天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表示,今年是Keep上線第九個年頭,叠代了200多個版本,現在還是希望回到原點,讓產品更簡單,讓運動更簡單。

據記者了解,除了不斷拓寬運動品類和外部硬體裝置的接入外,Keep將投入更多資源在戶外場景。據彭唯介紹,Keep 8.0已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超10萬條跑步路線,今年這一數據將擴充至500萬。

此外,Keep8.0還升級活動功能,將圈子升級為俱樂部,備受年輕人喜愛的潮酷獎牌賽事也將更加豐富多元。記者從Keep了解到,其已推出超600場獎牌賽事,擁有超1000萬使用者。未來Keep還將跟更多潮流IP合作,滿足年輕人不同的運動喜好。

彭唯當天還表示,專業課程和數據這些Keep最關鍵的不會丟,「如今,Keep線上有5000節官方運動課程,其中15%為AIGC生產。今年我們將會投入AI資源,提升這一比例。」據記者了解,Keep在運動課程和數據方向也將繼續投入和升級,引入演算法能力以提升專業度,並上線運動評估體系,目前該體系已服務1500萬使用者。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位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此前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雖然行業細分裏競爭對手雖多,但Keep有規模效應,互聯網贏者通吃大環境下,它將成為線上運動的領軍者。他當時認為,Keep透過健身器材等來變現的方式可能比較慢。

而現在,看起來值得使用者付費的專業內容才是Keep擅長的增長方向。Keep在3月27日還將樹立了其10年願景與目標,致力於「成為10億運動者的自由運動場」。Keep高級副總裁趙茜當天還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表示,「Keep九年中一直在變,但不變的是低門檻、專業度和意義感。」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