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年味淡了,大年初三,村裏就走了1/3,過年的意義在哪裏

2024-02-13三農

大年初三,村裏的年輕人就走了1/3,年前他們冒著暴雪奔赴千裏趕回家鄉,在家還沒待上一周就匆匆返程。本村有42戶,35歲以下在外打工的青年共有70多人,從大年初二開始就有人開始動身,今天又有10余人提前回城。粗略統計一下,已經走了差不多20人左右。春節還沒過完,大家為何就急著離開家鄉?

一、年味淡了,過年變得越來越沒意思

年味越來越淡已成為大家共同的感慨,在網上也引起了熱議,過去我們生活在熟人社會,鄉鄰之間關系密切,大家利益互相繫結,交往也自然頻繁熱絡。現在城市化的行程打散了這種社會結構,基於宗族體系下的熟人關系已變得越來越淡漠。

城市化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人際關系,我們這一代人,實際上都是城市的新移民,都是從農村走到城市,然後散落在各地,平日的社交都是在城市的圈子,與家鄉的親友少有聯絡。

再一點,年味的主要特點就是熱鬧,過去的春節不僅能獲得物質上的一次性集中補充,還有各種文藝活動,比如:舞燈、唱戲、猜燈謎等,民間藝人走街串巷,極大的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增添了春節的文化內涵。

現在這些傳統的文化娛樂計畫,很多已經失去傳承人,既沒有市場,也沒有人組織,少了傳統文化計畫的調劑,春節就顯得格外冷清。年輕人回家,也很少出門,人手一部手機,不是刷抖音,就是玩遊戲,與在城市的周末並無二致,自然感受不到年味的誘惑。

二、提前出發,避免路上堵車

去年回鄉的時候,一場大雪將很多人堵在路上動彈不得,遭老大罪了。如今提前回城就是為了錯峰出行,避免再次被堵在路上。再不走,過兩天就是返程高峰,到時候又出現擁堵現象,不如笨鳥先飛,先走為敬。

三、鄰裏差距拉大,在攀比中傷及至尊

從外地返鄉過年的年輕人,回到了那個熟悉的村莊,也回到了熟人社會,鄰裏好友見面自然要聊聊天、敘敘舊,雖然大家從小都在一起玩,但長大了以後就各奔東西,每個人際遇不同,混得也就各有好壞。在一起聊天都分外收斂,盡量不問對方掙多少錢?免得刺激了對方,但混得好的自然要顯擺顯擺,混得差的難免會心生惆悵,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不如早點出門,眼不見心不煩。

四、不想拜年,免得又被親戚催婚

走親戚拜年是春節的習俗,由於年輕一代的跟親戚之間的關系較為生疏,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麽稱呼,七大姑八大姨傻傻分不清,容易產生尷尬場景。但親戚們對你可是格外關心,問問你的薪資,聊聊你的婚姻,有的幹脆代表你的父母向你催婚,說什麽要求不能太高,眼光放低一點等等,這些話聽多了會造成一種心理壓力,不想解釋。

每一次走親戚拜年,父母都要反復絮叨,交代去親戚家的禮儀和禮品。年輕人對這些繁文縟節並不熟悉,但又不能不尊重傳統習俗,想著還是不去為好。

當這些因素疊加,有些年輕人就想早早出發,反正早晚都是要走,不如早走。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記憶,對於這一代年輕人來說,兒時的過年早已遠去,現在的過年更多的是一種情懷,是一個全家團聚的契機,這大概就是現在過年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