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半個世紀內全球糧食危機的襲來與中國的妥善應對

2024-04-29三農

(以前 2023年5月19日 文章)

現在全球的持續幾十年的高溫已經普趨勢,這種趨勢會使全球許多年的糧食產量大受影響。而俄烏戰爭的曠日持久和世界各個國家的糧食出口禁令使世界主要產糧區的道路日益阻塞。所以,全球化的解體和高溫下糧食危機已形成的各個國家對自己的糧食安全形成保守的自保措施。這已說明,全球化的物質外迴圈已經快要塌縮瓦解,對內迴圈的國家安全戰略迫在眉睫。對此,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中國,如何應對吃飯問題成為了重中之重。所以,應對國內糧食內迴圈我建議要做如下兩個措施:

一,加強生態農業的發展(遠慮)。生態農業有效區別於石油農業,它可以在穩定維持產量和不傷害土壤的情況下永續發展,最重要的是它擺脫了石油農業對於石油及其附屬能源的海量依賴。特別是全球化解體的狀況下尤其如此。所以,求別人的糧食不如求別人的技術,這樣才能做到自給自足,放眼全球只有古巴才能符合這一戰略目標。古巴生態農業的種養殖一體化和種植間做法既可以減少開支又可以減少病蟲害,最主要的是古巴的生態農業和中國的生態鄉村的戰略完美契合,恰好古巴也有缺乏的工業生產能力和藥品器材短缺的困境。兩國同為社會主義國家,歷史上關系良好,我相信雙方再此基礎上會有所的合作的。

二,國內運輸糧食的路程最佳化(近憂)。農產品作為一個特殊的商品,它的極短保質期和易損壞的特性。現在城市的糧食運輸往往是靠幾百甚至上千公裏外的農業生產基地遠端運輸的,在運輸過程中的損失要占總產量的五成以上。所有有人戲稱,我們國家的蔬菜是吃掉三分之一,扔掉三分之一,爛掉三分之一。不僅運輸成本巨大,而且農業生產基地大規模生產的糧食本身食品安全也是一大隱患。(比如,規模化的石油農業,反季節的蔬菜大棚等等都是隱患)所以,糧食盡量縮短運輸距離才是關鍵。一般來說,城市人口越多的地方其實環境地勢氣候更加適宜農業發展。所以,城市糧食的提供盡量是自己城市的城鄉結合部和城市較近的鄉村提供。此外為了減少城市運輸的根本壓力城中村和大城市周邊的衛星城市也要酌情考慮。總之,一切都是為了減少運輸壓力造成的糧食損耗和保障市民能及時吃上健康新鮮的蔬菜為前提的。

參考【鴻觀】中國石油農業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