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蘋果花800億、恒大花1000億造車,為啥是花100億的小米成功了?

2024-04-03科技

最近小米的第一款汽車的成功釋出上市,一時間點燃了汽車圈,小米和華為入場後,我相信汽車圈會熱鬧不少,頗有當年小米手機入場的氣勢。

4分鐘大定10000輛、27分鐘50000輛、24小時突破88000輛,看到這樣的數據,恐怕大半個車圈都還在發懵,小米汽車這麽快就來了?

在小米造車之前,就已經有恒大、格力、法拉第、蘋果等巨頭入場造車了,而且所花的錢遠超過小米,但結局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一樣,只有小米成功了,其他都失敗了。為什麽只有小米成功了?

【雷軍的硬關系】

釋出會開始,雷軍一一介紹了蔚來、小鵬、理想、長城、北汽的掌門人來現場助陣,這也成了車圈為數不多的經典名場面了。試問,有誰開釋出會能把一眾友商大佬就在一起?恐怕目前只有雷軍了。

這說明了一個問題,雷軍的人際關系,真的是很硬,硬到是你我很難想象的,這也成了小米三年成功造車的關鍵因素之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雷軍在小米SU7釋出會最後,說了一句非常耐人尋味的話:小米能夠這麽快到來,特別要感謝北京方面的支持,如果沒有,想要在三年內把造車工作搞定,簡直不可思議。

【小米式的加速度】

小米SU7的正式到來,讓我們看到了小米式的加速度,從宣布造車到上市,僅僅3年的時間。雷軍自己也表示,從技術釋出會到正式釋出會,只有3個月的時間,這個過程算快的。

的確,這可能對於雷軍來說,他也覺得快得不可思議了。三年時間造車,還不是代工模式,自建小米工廠,需要打通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幾乎是從零開始。剛開始的第一年,我們能看到雷軍到處去走訪車企,再到小米SU7量產,可見雷軍決策和執行能力,更看出了雷軍造車的決心。

當然,小米SU7能這麽快到來,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外部環境所致。小米算是晚入局新能源汽車了,前面還有各大傳統車企和新勢力,不比於當年小米率先入局智慧型手機,再加上這兩年的汽車競爭非常激烈,可以說兩三個月一變化,小米汽車越晚到來越不利。箭在弦上,需要加大力度拉弓箭,讓小米汽車這只箭能快速射出並追上前面的友商。

【巨頭們的映襯】

外行想要造車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在小米之前已有格力、法拉第、蘋果、恒大等巨頭大佬們,幫襯了小米造車的不容易。

格力董明珠以一己之力力排眾議,拍板要造車,花30億收購銀隆,卻被「假核心技術」和經營財務狀況給騙了,虧損的巨洞和技術儲備方向與新能源汽車格格不入。前後9年的時間,豪擲800億,最後卻以銀隆公交車慘敗收場,現在也不提造車的事情了。

樂視CEO賈躍亭跑到美國去,成立了法拉第未來公司,要「專心」來造車,9年時間拉了不知道多少輪投資,就打造了一款車FF91。在去年八月份宣布上市交付,目前全球總共交付11輛車,但不幸的是,這11輛車被全部召回,因為安全氣囊警告燈存在問題。9年500億元造車,最後難產了。但有一點能肯定的是,FF91還是很具有設計感的,而且logo也是經典之作,只可惜了沒能量產。

蘋果也早在10年前就在布局汽車業務了,依托於蘋果手機的產業鏈強大的基礎和技術,本來被外界最看好的,沒想到也宣告失敗了,汽車業務也全面轉向手機AI了。10年100億美元造車,無奈今年宣布放棄了。

蘋果為啥失敗了,簡單看個例子,蘋果一開始想要做L5智駕的,結果發現步子邁太大了,就退而求其次研發L2+智駕,計劃2028年推出試驗版本,但國內在去年就開始普及L2+智駕了,引以為傲的自動駕駛技術,也被市場無情打臉。並且之前庫克還邀請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去美國建廠,都被無情拒絕了,蘋果不能控制供應鏈,幹脆就不造車了。

恒大許家印造車,可以說是跨界做大的,其他幾家怎麽說也還是科技公司,恒大一個做房地產的要造汽車,結果可想而知,投入使用最多的,做得也是最糟糕的。3年時間投入了1000億元,打造了恒馳汽車,先是收購瑞典電動汽車公司NEVS,再與卡耐新能源、英國Protean公司、德國Hofer、德國FEV集團等多家公司合作,一口氣釋出了6款車,覆蓋了轎車、SUV、MPV等,從A到D所有級別,其中恒馳5預售了近4萬輛,但只交付了1000輛左右,如此大的投資,最後被爆公司裁員、工廠停工,恒馳汽車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得不感嘆下那會的房地產市場真有錢,但造車不是比誰的錢多,也不是誰都能來造車的。

反觀小米,僅用3年時間,花了100億,就自建工廠把小米SU7成功上市。

【周鴻祎向小米學習的行銷】

最近的小米和雷軍,算是被奇虎360的周鴻祎給盯上了,連連稱贊小米的行銷,小米應該成為所有新能源車制造商的行銷師傅,還要讓哪咤汽車多向小米學習。的確,在整個科技公司裏面,小米的行銷值得很多人學習,特別是傳統車企。

小米初次做汽車,把自己定位成小白,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宣發,把行業內習以為常而又沒人說出來,小米說出來了,讓客戶有感知,還能超出預期,使用者自然會感興趣。周鴻祎一直在強調,技術派也要成為實力派,不能只顧把車造好了,還要要使用者感知到並願意為此買單。

還有一點,小米對互聯網的流量把握很到位,行銷節點是一環扣一環的。前期雷軍微博幾乎每天都在發小米汽車相關的內容,讓大家久而久之就習慣了小米造車的這件事情;在技術釋出會之後,雷軍把技術逐個拆解,每天更新小米汽車的相關技術,讓大家覺得小米造車也是有技術的;在臨近釋出會的前一周時間,雷軍更是親內建大家看小米工廠,只要出鏡的就是小米工廠背景,讓大家相信小米的造車是沒問題的;

而在釋出會上,提出了可以退定金的大定,一時間又沖上了熱搜,並維持了兩三天;之後又跟張頌文來了一波所謂的贈車互動,再次喜迎一大筆流量。

可以說,自小米SU7釋出後,小米汽車的熱搜就沒斷過,這就是小米行銷的威力。

【有基礎,產業鏈完善】

小米汽車能夠這麽快成功,其實有兩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小米有科技和制造的基礎,對於供應鏈有強大的整合能力,以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完善,兩者缺一不可。

小米手機已經有14個年頭了,這些年積累了不少的制造經驗,雖說是手機款行業到汽車,但其中也有不少互通的地方,比如汽車軟體的開發、汽車模組化的設計和打造、全供應鏈整合等,從起步開始,小米並不是無從下手,透過自己的經驗和不斷的學習,以及雷軍堅定造車的毅力,小米汽車逐漸向成功靠攏。

當然,這些都離不開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的大環境,我想這種事情也就只能在中國發生,放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可能完成的。我們這十幾年新能源汽車飛速發展,不僅掌握了核心三電技術,在智慧座艙和智駕方面也是領先一大截,可以說是全鏈路、全方面發展,完全不依靠國外技術。豐富和健全的產業鏈,給小米汽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想要電池可以找寧德時代或者比亞迪,想要結構件有振華、拓普、凱眾等企業,總之任何想要的都能在國內找到。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小米想要造車沒有資質怎麽辦,那就借用北汽集團的,但工廠自建。小米總部在北京,而北京的北汽這些年在汽車方面的表現一言難盡,特別是在新能源車上,已經嚴重掉隊新勢力車企了。北京方面也需要支撐起汽車產業,剛好小米想要造車,所以一切的問題都能解決,只為小米造車讓路。

【目前最豐富的人車家全生態】

如果單獨把小米SU7拎出來跟同級別的其他車型對比,比如極氪007、智界S7、小鵬P7、蔚來ET5等,小米SU7可能在不少方面都比不過,但是有一點它是有很大的優勢,那就是它的人車家生態。

小米在手機生態領域耕耘了很多年,在使用者當中也有著很不錯的口碑,這次借助小米的新系統澎湃OS,打通了車機這一關,變成了人車家全生態。

車機能夠跟小米手機和平板進行深度融合互動,帶來更為整體、流暢的體驗,以及目前是蘋果手機和iPad上車體驗做得最好的,在車上還能跟家裏的智慧音響、門鈴等實作互動,未來還會加入更多的CarloT,生態內容會快速擴充。

【總結】

小米汽車的到來並非偶然,小米SU7的成功也成了一種必然,這不僅是小米和雷軍的三年心血之作,還是使用者期待已久的Dream Car,更是北京希望看到的。

三年來,我們看到了50多歲的「小夥子」,變成了50多歲的老頭子,雷軍自從造車之後,就一年白了頭,而且臉上皺紋也多了不少,很多事情都是親力親為,承受這巨大的壓力,可想而知造車之路並不容易,好在最後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