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雕母、母錢、樣錢以及「金口未開」

2024-04-03收藏

中國古代方孔錢,多為翻砂模範鑄造,因而有雕母、普通母錢、樣錢、子錢之分。清代尤為多。

而在翻鑄大量錢幣時,中央和地方財政制作的標準樣板錢就是母錢。母錢可分為三種,即錢樣、雕母錢和普通母錢。

錢樣是根據錢幣的設計,用錫、象牙或紅木等材料精心雕制的錢幣樣板,它的用途是呈送朝廷,供皇帝審定。錢樣還不能算作錢幣,不能流通。錢樣理論上應該只有一枚(同一版別),數量極少,在市場上幾乎不能見到。

「樣錢」作為錢幣學的專用詞,即錢幣的樣板、樣本等,用於中國古錢幣時包括多種含義和組詞,如錢樣、試樣、部頒樣錢、呈樣、大樣、小樣等等。鑄造新版錢幣,須先鑄一批試驗性質的錢幣—「樣錢」,供上級機關稽核,從中央到地方錢局都有這個程式。

張光華著【隴泉集粹】清 • 文宗 鹹豐元寶背寶鞏當五百闊緣樣錢(63.6×3.5公釐,62.9克)

成交價:RMB 632,500

如鑄幣工廠要對配料、工藝、成本等情況作測試,同時向主管部門報告鑄幣工作進度及接受錢幣品質審定等因素,都須先試鑄「樣錢」。

晚清至民國,收藏家對清代樣錢還不太重視,解放以後一些錢譜也很少提到樣錢。時至今日,雕母、母錢寥若星辰,樣錢以其稀少、樣大和做工工整、細致等因素,越來越為錢幣愛好者所關註。樣錢的質地、存世量介乎於母錢和普通流通錢之間,但其價格是遠高於普通錢而接近於母錢的。

而雕母是按照朝廷規定的那種規範性的錢的形式,把它雕刻出來。

清「道光通寶」寶源局小平雕母一枚,直徑:25.27mm、厚:1.78mm

成交價:RMB 57,5000

雕母做出來以後開始翻鑄。第一次翻出來的錢叫鑄母。雕母和鑄母的區別最明顯表現在錢幣的文飾內容上,

雕母錢文精美,字口深峻,每個字的筆畫都非常清晰,絕無粘連模糊。其筆畫比同版式本的流通錢要細瘦,從細部看還保有手工鏤刻的痕跡。

而普通母錢的錢文筆畫也非常清晰,但因為普通母錢是翻鑄而成,一般會經過冷加工,因此錢面上還會有打磨的痕跡。

雕母和普通母錢的邊緣上還保留有拔模子的斜度,又稱作魚脊背。

古時翻鑄錢幣采用刻模灌鑄,因此制造出來的行用錢的體積會比作為刻模樣本的母錢稍小。母錢的大小、厚度都超出常品。在錢幣的收藏中,首先要留神體積超出常品的大錢,要註意分量異於常品的厚重錢。鑄造母錢所使用的的銅質地精良,所以品相一般較好。不會進入市場流通,它出世的時候就是一枚珍稀錢幣。數量稀少。

這裏我們著重介紹一下雕母錢裏的「金口未開」雕母。

雕母之穿口,分方形與圓形之分,謂之金口。需皇帝批準鑄錢方可將其穿口由圓改方,叫做開金口。而未被批準鑄錢的雕母就叫做「金口未開」。

清「嘉慶通寶」寶源局小平雕母一枚,直徑:30.09mm、厚:1.93mm

成交價: RMB 483,000

據鮑康【大錢圖錄】記載,錢局每開爐鑄錢,先取精煉黃銅制成雕母,再以雕母翻鑄若幹母錢,最後用母錢翻砂鑄流通錢,因此雕母又稱祖錢,均為手工雕刻而成,枚枚不同,在錢幣鑄行流程中處於十分重要的位置,因其特殊的性質,加上錢局使用後往往存盤入庫,故民間流傳甚稀,而其工藝的特殊性又使雕母具有流通錢無法比擬的藝術觀賞價值。而「金口未開」雕母更是少之又少,極為罕見。金口未開的雕母,也可叫做「祖錢」。

清 「光緒重寶」背「寶黔當十」部頒雕母(33.7公釐),崔家平、原野良一、小川浩叠藏,珍,極美品

成交價:RMB 1,840,000

中國錢幣收藏和研究歷史悠久,到清朝中期有明顯發展,但當時的錢幣收藏和學者的主要目光集中在前朝錢幣。清朝貨幣由於是當時的通貨,容易收集,不引人註意;也有可能為避免嫌疑,如同國家禁止非法買賣人民幣同樣道理。民國後,中國古泉學會和中國泉幣學社開始註意清朝錢幣,經過竭力提倡,研究清錢開始形成風氣,發現了大量的珍貴清錢。

經過前人不遺余力的搜羅,加上錢樣、祖錢、母錢、樣錢的制作精美,普通百姓也樂於作為家傳的有歷史價值的工藝品收藏。品相精美的錢樣、祖錢、母錢、樣錢已經很難見到了。因為大多數是在流通錢中揀選發現的,往往都經過了流銅的摩擦磕碰,已經失去原有的氣韻了,母錢特征也不是很突出。近年發現的母錢的品相一般都比不上以前老收藏家的,有些確實失去了母錢的特征。老一輩錢幣學家和收藏家看慣了過去精美的、傳世未受損傷的母錢,對當前揀選出的母錢提出疑問,主要是認為當前揀選的母錢不夠精美。

而宋代等年代母錢,由於母錢辨別點不多,且極為細小,因此廣受爭議,也需要大家繼續研究學習。一般以尺寸,文字精細程度以及外廓整齊度,穿口精準度來判斷,目前宋母仍然為價格低窪區。

南宋 紹興元寶 折二背星月母錢直徑29.4×1.5mm 重6.6g

成交價:RMB 11,500